8月19日,为期五天的2025南国书香节落下帷幕。本届书香节规模体量、参与人数、社会影响均创历史新高,主分会场共举办2335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累计吸引超5500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这一亮眼的“成绩单”再次充分证明,这个文化IP早已从区域性书展蜕变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文化磁场”。
凝聚共识,书写“人文湾区”的鲜活注脚。今年书香节的467个分会场遍布广东全省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约2000场阅读活动在书店、图书馆、地铁等“多点开花”。主会场的香港馆内,经典港片海报装饰的创意角人头攒动;澳门馆内,历史建筑明信片、立体书等读物述说着妈阁庙等世遗地标的故事。南国书香节早已超越单一的文化展会,成为大湾区文化同频共振的生动载体。
链接全球,搭建世界文明交响的广阔舞台。1万平方米的“阅·世界”国际文化展厅,汇聚23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成果;200余位中外文化名家云集;会场中英双语的视觉形象与导览系统,铺就开放包容的氛围底色。当东南亚的细腻、欧洲的深邃、阿拉伯的厚重在此相遇,当美国作家文德琳·范·德拉安南在广州“怦然心动”,当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携新作解析中国文化密码,“引进来”与“走出去”便有了具象画面。在这里,本土读者可以触摸海外文明脉络,中国文化也找到了全球表达的多彩路径。
赋能产业,培育“出版界的广交会”。随着规模的不断拓展、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加深,南国书香节收获了“出版界的广交会”这一赞誉。不负众望,今年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化贸易答卷”,吸引企鹅兰登、西蒙舒斯特、阿歇特、牛津、费顿等全球出版巨头齐聚,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超百项。读者在现场扫码预订海外新书,中国IP通过版权贸易进入全球市场,在双向流通中,尽显国际文化交易枢纽的实力。
渗透生活,化作融入日常的“诗意火种”。当图书与科技、艺术、旅游等多元业态融合,书香节的诗意便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处肌理。对每一位走进这场盛宴的读者而言,感触是具体而生动的:在非遗手作中感受传统文脉,在AI阅读中洞见未来图景,在潮玩文创中品味生活美学。书香节以“文化嘉年华”的鲜活样态,让阅读从一种行为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30余年的生长轨迹证明,南国书香节的真正生命力,不在于短短几天的“节期”,而在于其产生的文化回响能持续荡漾,在更广阔的范围激起浪花、在更多人的心里留下涟漪。这或许就是它作为“文化磁场”的意义:在汇聚,更在滋养。
文丨景瑾瑾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