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复苏与不确定性交织。去杠杆、求稳定仍是大势所趋,只有稳中有进者,才能穿越周期。
三年前本科毕业时,为了延迟就业,嘉玲一边准备考研、一边准备考公。然而时过境迁,今年的求职市场更是惨烈。正值求职季,嘉玲仍在继续考公。
在她看来,有了编制就意味着稳定、有保障,这是打工人最好的归宿。只要条件允许,她会一直考下去,直到上岸。
嘉玲的情况不是个案,据媒体报道,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计划招录3.96万人,报名总人数已超29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不仅应届生想上岸,那些弄潮者,如今也想上岸、慢下来……
作为八年互联网老人,达达在今年初“顺利毕业”。回顾过去,达达说自己一直在同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努力自我迭代,每天都沉浸在落伍焦虑中。周末加班、年假不休,从未让自己停歇,换工作也是无缝衔接。就算如此,努力的他,却依旧因为公司降本增效而收到了离开的“大礼包”。
这让达达惊醒,这个行业的工作年限和经验,似乎无法增加个人在岗位上的价值。在工作简历上,虽然有那些项目经历、漂亮的数据和高级的术语,但看不到实际落地的成果。
达达和许多互联网人都在反思,“不停拥抱变化”是否真的意味着创新?被不安全笼罩的职场人,能潜心做一些真正改变产业,乃至改变世界的事情吗?真正能让个体创造力迸发的职场环境究竟在哪里?
数字人才流动告别“互联网内循环”
面对不确定性,企业家和打工人都陷入“创新两难”中,一方面,要稳住营收基本盘,确保活下去;另一方面,又要寻找突围发展之道。稳中求进,知易行难。
曾经带领霍尼韦尔穿越2008年经济危机的时任CEO高德威说过:“在经济衰退最严重的时候,即便所有人都在恐慌,领导者也应当努力保持冷静,要记住好时光终究会回来,企业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高德威的成功之处在于善于谋求短期和长期的平衡,他反对把短期收益和长期发展置于矛盾的境地。在经济危机时期,他并不忙于裁员,而是主张提前为经济复苏做好准备。按照他的说法:“这不仅可以帮你在顺境中实现成长,也能让你在逆境中避开最坏的结果,让衰退为你所用,成为一种在未来帮你超越竞争对手的途径。”
职业发展之路也是如此,别人贪婪时你谨慎,别人慌张时你进取,方能望见先机,率先拥抱复苏。
在2023年,这个机会就在“数实融合”。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 2022)在2022年指出,全球创新处在十字路口,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创新如何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影响。
GII 2022提示了全球创新驱动增长的方向:“数字时代创新浪潮”和“深层科学创新浪潮”,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其中,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元宇宙、第三代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时代创新浪潮”,将深刻改变传统和新经济发展和进步;建立在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和其他科学突破基础上的“深层科学创新浪潮”,将深刻改变未来生命健康、生物农业、环境保护和交通出行等领域。
腾讯研究院于2022年12月发布的《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2022》同样指出,以工业为首的传统行业加速“数实融合”已显露成效,“数实融合”在全国加速铺开。
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2023年。数字经济与传统行业都在寻求新可能,两者深度融合的愿望比以往更为强烈。因为大家深知,唯有改变方能穿越周期,迎来新增长。
正如《人民日报》在《做好数实融合大文章》中所指出,伴随着通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颠覆性前沿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数字技术正进入创新爆发期,与千行百业融合向纵深拓展,数实融合领域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是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政策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在产业发展层面,面向实体经济的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和中国共同的方向。
脉脉的人才流动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变化,2022年,中高端人才流入最多的数实融合领域Top3为企业数字化、电商新零售以及新能源汽车,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近年来,在写字楼里的普通白领们,明显感受到了数字化生产力工具的飞速普及,直播带货的如火如荼,新能源汽车更是拥有全球领跑的趋势。
过往“离开百度去字节、离开腾讯去美团”的互联网内循环求职正在被打破,人才流动也已经显示出明显的数实融合特点。新能源汽车、芯片电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行业的人才,在脉脉的活跃度越来越高。
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BAT等互联网大厂正在向新能源汽车行业输送人才。脉脉人才流动大数据显示,2022年转行流入的人才,最多来自的领域就是纯互联网(即互联网在线信息与服务)。
新能源汽车:创新者的下一站
有人把创新三要素总结为“3T”,即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包容(Tolerance)。然而,要在创新的十字路口找到那些值得去的好公司,我们一样需要用“3T”的标准来审视。
新能源汽车行业具备长周期、长技术链条的特点,涵盖制造、AI、消费电子、环保低碳等诸多技术领域;拥有多样化、多元背景的数字与实体产业人才;包容从生产制造到时尚营销的多样创新人才,这是典型汇聚“3T”的行业。
一辆新能源汽车背后,涉及芯片、环保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智能供应链与物流、物联网、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多媒体影音娱乐、能源服务体系、用户运营体系等诸多软硬结合的深度科技创新。
这样一个复杂度极高、业务场景多、产业生态庞大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的多元和丰富,既需要科技的数字人才,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实体产业人才。不同背景的人才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施展自己的才能。而丰富多元的人才结构,更会加快行业创新发展的速度,形成良性循环。
2023年10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23年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简析。数据显示,2023年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9万辆和90.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3%和6.8%,同比分别增长16.1%和27.7%。1月至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和37.5%。
一批自主品牌新生力量也在发展中持续涌现。蔚来、理想、小鹏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逐渐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比亚迪、吉利等传统汽车品牌也毫不示弱,这些车企已成为求职者们抢占“数实融合”机遇的主要职场。
脉脉大数据分析了2022年人才流向最多的新能源汽车企业Top10,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蔚来、比亚迪和理想汽车。
巨量人才的流入,是业务高速发展的表现。来自蔚来的官方数据显示,自2018年6月以来,蔚来新车已累计交付399,549台,持续引领高端纯电动汽车市场。
观察行业发展前景的另一个指征是校招走势。有内部人士向脉脉数据研究院透露,蔚来2024届秋季校园招聘在招岗位超过500种,已收到简历超过20万份,专项技能类岗位硕士及博士投递占比接近80%。
在蔚来,校招加入的同学被称为Sparks,是希望他们的光芒可以为公司注入新的能量。近年来,蔚来不断扩大校招的规模和校招生培育的投入,过去两年共计为应届毕业生发放了超过5000份Offer,智能硬件、芯片、算法、软件研发等各类研发型人才占比接近一半。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品研发、智能制造、用户服务等岗位上崭露头角,成为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中坚力量。
Sigan来自数字座舱团队,是2022届的Sparks,加入蔚来后,独立负责车机仪表盘右侧小地图功能的显示框架支持。在产品开发上线后,看到社交平台上用户对该功能一致好评,也是成就感满满。他说:“解决新兴领域问题、探索未知,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更多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Ziqi在2018年博士毕业后加入蔚来,刚加入蔚来就参与到一代热泵空调的参数设定与研发之中。如今,在行业有所沉淀后,再回忆刚毕业加入蔚来的时候,他说:“很庆幸蔚来会给刚毕业的同学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我能天马行空地实现自己的想法,真正在实践中快速成长,每当收获用户真心实意的好评或者赞叹,对于研发人来说绝对称得上是一种幸福,甚至有热泪盈眶的感觉。”
不着急,在这里年龄不是问题
值得去的行业与公司,不会把年轻人招去发光发热三五年后,便让其“毕业”。
更具长期主义发展观的行业,年龄不是弱点,与之积累的技能、经历,反而更值钱。
脉脉数据研究院在2022年11月进行《新经济领域求职意向》调研结果显示,在了解数实融合领域的受访者中,95%的人表示考虑过或已经进入该领域工作,其中,以35岁以上的职场人占比最多。
年过35岁的阿亮(化名)在加入蔚来之前,已经在互联网大厂工作了近七年。本以为到了职业瓶颈的阿亮,自加入蔚来数字系统部门后,重新找回了获得感和成就感。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向上趋势明显,各个领域的大牛不断涌入,而“软件定义汽车”概念的兴起,也让有互联网工作背景的人才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两个行业确实有非常大的差别。之前在互联网,可能大量的需求已经被满足了,你得不断‘无中生有’提出新的项目。但对新能源来说,现在还在行业早期,有大量需求还没有被满足,技术要去解决的是一系列特别实际、特别具体的问题,你会真实看到你的工作产出在用户侧带来的改变。更有机会在行业早期去开拓、制定一些标准,而不是遵循他人已经走过很多次的道路。”阿亮说。
汽车这样一个长周期、长链条的行业,需要身处其中的人看得更长远,要有五年甚至十年的目标。这让阿亮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他感慨地说:“能看到自己在朝着明确的方向一步一步前进,更有安全感,当你没有那么着急的时候,思考和沉淀也就更扎实了。”
Blake是蔚来自动驾驶规控研发团队负责人,是业界最早批次实现自动驾驶自研上路的核心研发人员,与北大合作主讲了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决策规划领域的课程。
加入蔚来前,Blake曾对蔚来董事长兼CEO李斌直言不讳:“如果真的只是干个一两年,搞得差不多就交付给用户就行了,那不要来找我。我加入蔚来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蔚来有非常长远的考虑,我们关注长期为用户出行带来价值。我们需要在 5 到 10 年的时间维度上讨论技术的发展,再去构建能够支撑达到目标的团队。”
真正的高杠杆行业 能包容足够多有才有趣之人
新能源汽车前景诱人,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现阶段造车新势力更像是十年前那个移动互联网兴起时代下的大厂。人才在行业早期加入,有机会发挥更大的杠杆力,撬动个人职业生涯的更高收益。
《新经济领域求职意向》调研发现,愿意选择进入数实融合领域的人才,更加看重职业发展前景和自身技能的成长,薪酬、福利待遇反而不是重要考虑因素。尤其对于工作十年之久的人才来说,选行业就是选未来。相比于眼前的薪酬数字,用有限的时间撬动更大的人生价值,才是他们更换新赛道的原因。
具备职业高杠杆价值的企业,在开发新品、扩展规模、抢占市场的时候,不再是单纯依靠复制般的人海战术和高强度的996,而是长线思考和布局,以价值驱动激发人才潜能和成长空间的企业。
但是,对于能否胜任岗位的担忧,也在阻碍着不少人才转投数实融合领域。《新经济领域求职意向》调研显示,49%的受访者表示,“个人技术不匹配”是阻碍其进入数实融合行业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相关岗位需求量少”。
其实,换跑道并非要从零开始。“成事”的底层逻辑往往相通,转换跑道时,需要发现自己可“跨行业迁移”的能力,触类旁通,将自身潜能与新行业需求匹配,才能平稳着陆。
有新能源汽车行业资深HR分析说,“汽车虽然是一个传统行业,但新能源汽车却是一个新行业。像新能源这样拥有长技术链条、多业务场景的行业,多种不同背景的人才融合碰撞,才能产生创新。”因此,拿来就能用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少,企业提供给复合型人才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多。事实上,越是行业领军企业,对于多样背景的人才接纳度也越高。
千金不换一将。技术能力是一家新能源车企的发展底座,一个领军级人才的加入,往往能让大量中高端人才追随而来。而大牛们的加入,并非简单的1+1,更是把多个前沿创新在智能电动汽车这个平台上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可能。
汽车行业本身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形成了深厚的积淀。但在智能化、电动化等新领域,新的跨界人才的加入,可以带来新的活力,也能为团队的思考,注入更多新的视角。
主攻智能驾驶、2022年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之一的任少卿;技术规划负责人、曾担任赛灵思亚太地区实验室主任/CTO的胡成臣;负责智能硬件、曾任小米芯片和前瞻研究部门总经理白剑;首席安全科学家、美国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终身教授卢龙……这些响当当的技术大牛们,正在各个领域带领着蔚来团队探索未来。
如何让跨界人才发挥潜力,蔚来有着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这也是为什么蔚来是全球首个完成技术平台垂直切换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
随着全新EC6的上市,蔚来顺利完成了基于第二代技术平台的产品全面切换。蔚来第二代技术平台是一个 design for AD (为自动驾驶设计)的平台,其标志性设计是车顶的瞭望塔式激光雷达,为目前业内看得最远的激光雷达。但因为它需要由电机支持来完成转动,必然会发出声音,这就和蔚来用户体验中的噪音抑制产生了冲突。
如何在探测效果和噪音之间做到平衡?蔚来的创新理念中有一部分就来自对潜艇设计的借鉴。潜艇对静音的需求非常苛刻,因而在设计中常常会将产生噪音的部件安装在消音浮阀或消音底座上,蔚来的智能硬件团队从中得到启发,一举解决了这个难题。
一个行业足够重视创新,一家公司涉足更多领域,便足够有包容度。当蔚来开始涉足手机领域,开始发布芯片,推进城区自动驾驶落地,于是各种推动技术发展的创新力量,也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发挥的空间。
在蔚来,既能找到研发、运营、设计等“常规职业”,也能发现一些“非典型玩咖”。游戏开发、饮品研发、赛车手、服装设计师、玩具设计师。蔚来的HR说:“他们都是公司的宝藏人才。”
蔚来的智能座舱有不少岗位,比如3D渲染研发、Unity开发工程师,都是来自游戏行业,这群跨界玩家们,将通过游戏化、场景化、产品化的规则与交互设计,实现用户与蔚来汽车的愉悦互动,也给用户带来更丰富的驾乘体验。
为推动中国汽车人才发展和培养,多年来,蔚来一直冠名支持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FSEC)、中国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FSAC)等多项大赛。
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是对学生独立设计、制造、调试等能力的综合考验。蔚来经常从赛场上直接招人,如今有超过100位员工,已经从大学生方程式赛场走进了蔚来,超过40000名从大学生方程式走出来的“汽车人”,成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力量。
除此之外,在蔚来还有专门的饮料研发人员,负责全国城市特饮、季节特饮等饮料的研发;也有工作时开车带着蔚来车主自驾游的用户运营。多元带来创新,这些“非典型”职业,都在这里实现并创造着自己的价值,帮助提升蔚来汽车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各项体验。
可以预见的是,蔚来对于多元人才的包容和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当越来越多的车企钻研智能化技术,蔚来也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今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NIO IN 2023蔚来创新科技日”上,蔚来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天枢SkyOS、自研的第一款芯片产品——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等多项技术首次亮相。最令人意外的是蔚来开始涉足手机领域,这款专为蔚来车主而生的旗舰手机NIO Phone,可一键直达30项车手互联功能,使用户获得更加便捷、舒适的体验。这一切的发展背后,是蔚来坚定地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据相关数据披露, 2022年,蔚来研发投入108亿元,今年每季度仍保持30亿元到4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在NIO IN创新科技日上,也发布了蔚来的技术全栈,包括12个技术全栈,每一位应届毕业生都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目前,蔚来已经建立了NCP(NIO Career Path)人才发展体系,摆脱了人才评价体系单一的局面,让多元人才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蔚来人力资源副总裁周全介绍:“蔚来希望每个员工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够在公司获得自我成长,因此建立了一套员工职业发展体系——NCP体系。NCP基于不同的职位序列,给员工设定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序列。每一位员工,整车研发工程师、技师,乃至道路服务人员,都有各自的发展通道和序列,保证每一个专业的人都能有很好的发展通道,鼓励大家在自己的专业上不断精进。”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本次53%的受访者认为,在数实融合领域求职时,大公司、好团队是优选。大公司拥有完善的职业晋升体系和丰富的人才培养系统,具备更高的人才杠杆力,员工花同样的时间可以获得更快的成长。
“蔚来有非常长远的考虑。有能力去规划长远事情的公司,也一定会走更远。”蔚来专家Blake的这番话,道出了当下许多职场人的心声,他们厌倦了无意义的折腾。创新需要一个更为务实、有安全感和坚持长期主义的环境。
十年前,我们站在岸边,看着远处的浪花向我们打来,后来我们知道了,一切都被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改变。如今,潮涨潮落,数实融合的浪潮正滚滚而来。
一波褪去一波又来,但并非只是周期性重复,穿越周期,一代职场人对于职业选择的理解,已然进化。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